|
教學目的:
1、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,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,會用不同的方法做角。
2、知道角有大小,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。
3、在認識角的過程中,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,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;在探索角的大小,比較方法的過程中,發展數學思維能力。
教學重點:認識角,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方法。
教學難點: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,用重疊法比較角的大小。
教學準備: 多媒體課件,五角星、三角板等有角的物體,小棒、繩子、紙條、圖釘、紙、學具袋等。
教學過程:
課前交流:唱兒歌“小星星”。
一、創設情境,引入新課。
1、出示五角星,問:小朋友,看這是什么?我們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?
讓學生取出五角星(三角形)摸一摸它的角。
問:什么感覺?(引導學生說出角尖扎手,角邊很直。)
2、揭示課題:你想不想和角交朋友?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。
板書:認識角。
二、展開探索,抽象出角
1、初步感知。
師:角聽說我們要來認識它,它還不好意思了,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,你能找到它嗎?
出示課件,讓學生找角,指一指哪里有角?
2、認識角的名稱。
師:上面的圖形都是角。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點?
引導學生說出: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。
3、畫角。
師:咱們一起畫一個角。
注意:指導學生正確畫角。
讓學生自己畫一個角,并標出角的頂點和邊。
4、再次找角。
師:在我們身邊就有角,你能找到它嗎?并讓學生指出角的頂點和邊。
5、(想想做做1)判斷:下面的圖形,哪些是角,哪些不是角?
讓學生說說為什么,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。
6、(想想做做2)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?
讓學生說一說,集體訂正。
三、動手操作,認識角的大小。
1、做角。
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角,下面咱們就一起做一個角吧!
(1)啟發學生思考,怎樣用兩根小棒搭成一個角。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嗎?
(2)取出圓形紙,這張圓形紙上有角嗎?你能造出一個角嗎?啟發學生折出角。
(3)取出小鬧鐘,讓學生思考怎樣做角?指名學生撥動指針形成大小不同的角。
2、認識角有大小。
師:這些角有什么不同?引導學生說出角有大有小。
追問學生:哪個角大?哪個角?
3、你能做一個能變大變小的角嗎?
指導學生用材料袋中的硬紙條和圖釘,做一個活動角。
師生共同活動,擺不同大小的角。
小結:兩條邊叉開的大,角就大,兩條邊叉開的小,角就小。
4、角“舞”比賽。
我們的新朋友“角”看到我們大家在這里這么開心,它也想和我們比一比。
出示課件:(想想做做3)扇子和剪刀變化大小。
取出一張長方形紙。“它也想跳大小舞,你能幫幫它嗎?”
學生思考怎樣用長方形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。
引導學生思考,課件演示。
四、課堂總結
1、再次感知角在生活中的重要。
出示課件,感知生活中處處都有角。
2、出示五角星。問:現在再來看同學們都喜歡的五角星,他是只有五個角嗎?引導學生指出其他的角,并比較凸出的角和凹下去的角誰大誰小。
3、設疑。
這些大角和小角又有什么名字?除了我們找到的十個角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角?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些答案?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認識角。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安徽省蚌埠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
( 皖ICP備19013147號 )
GMT+8, 2022-1-11 18:33 , Processed in 0.078125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